律师档案
律师统计
加载中...
网站公告
欢迎来到何宗贵律师的网站
文章分类
网站文章
我的好友
暂时没有好友
最近访客
友情链接
网友留言

  • 暂时没有留言

怎样认定侵犯肖像权的行为?

分类:从业心得    时间:(2015-01-15 12:02)    点击:188

  怎样认定侵犯肖像权的行为?

  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条“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一百三十九条“以营利为目的,未经公民同意利用其肖像做广告、商标、装饰橱窗等,应当认定为侵犯公民肖像权的行为。”可见,在我国法律框架内侵犯肖像权需要“以营利为目的”这一构成要件。

  营利目的的实现必然以客观的行为为依托,才具备实现的可能性。营利目的作为一个主观上的构成要件,也必须或者说只能从表现营利目的的客观行为来把握和认定。利用别人肖像来营利即利用肖像人在长期中积累的知名度、美誉度、吸引力,或着影响力,通过对其肖像的利用起到将他们的号召力、好感度转移到利用人产品或服务上,实现企业产品(服务)上市的短期市场要求,比如短期渠道建立要求,短期消费者尝试产品的要求,能够实现短期销量的提升。同时当肖像人和企业产品的个性切合度比较高的时候,也可以实现长期品牌的增值。

  常见侵犯公民肖像权的行为,主要是未经本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他人肖像做商业广告、商品装潢、书刊封面及印刷挂历等。对于利用公民肖像做商品装潢、印刷挂历比较好认定,实践中最难认定的当属商业广告和书刊封面的认定。司法实践中此类案件争议往往在于一方认为是商业广告而另一方认为是新闻报道。笔者认为,应当以“时空定格”来认定是否属于新闻报道。作为新闻的肖像属于特定的历史时刻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属于特定的历史事件(新闻事件)。正因肖像与特定意义公共时间相结合才成为具有新闻报道价值得事件,因此对其肖像的使用不能够脱离特定的历史时刻与当时的社会背景。使用公民肖像不能使公众将此肖像与特定的历史事件相结合相联系,而使公众误认为与侵权人的产品(服务)或活动相关,那么可以认定侵权人借他人肖像营利目的的存在。

该文章已同步到:
发表评论
匿名:
验证码:   匿名评论
温馨提示: 何宗贵律师提供“合同纠纷  人身损害  公司法务  刑事辩护  ”等法律服务。
如果您有法律问题可以点此咨询何宗贵律师,何宗贵律师会为您的法律咨询提供解答。
您也可以拨打何宗贵律师的电话进行法律咨询:13510913567,咨询时说明来自法帮网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何宗贵律师网
FABANG LAWYER
法帮网首页 | 法律咨询 | 深圳律师 | 深圳律师事务所 | 法律知识 | 法律专题 | 法律法规
何宗贵律师主页,您是第24458位访客